气聚气散,如浮云之动,白云苍狗,本来无常。
司马迁就是根据这些传说来构成他的三代同源说的。伴随着西方坚船利炮和基督教传教士的不期而至,自我餍足的古代中国被迫纳入世界体系之中。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一方面,它们表明了社会政治以及思想文化上的深刻转型。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史,却提供了另外一个衡量古代遗产的尺度。而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古代文明历久弥新的孤例,和德的精神气质建构的政治模式、文化认同和精神信仰有重要的内在联系。关键词 德的精神气质 政治理念 文化认同 内在动力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世界诸古代文明几乎都衰落了,曾经辉煌的诸古老文化亦几乎成了缺乏活力、奄奄一息、苟延残喘的代名词。
这些思想充分阐述了以德治国的政治理性,以及怀柔远人的政治道德主义,共同酝酿了深厚的西周迄至春秋时期的人文理性传统,亦滋育了儒家政治思想。4、5郭沫若曾指出:德的观念是西周以来新的思想因素,是西周天道(天人关系)中的新意思。有些学者认为西方哲学之所以会追求本体,是语言决定的,因为在印欧语系中系动词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仍然可以把这里的道理解为途径、方法,即在天地产生之前,其产生与发展的方法、途径就已经存在了,天地就是按这个方法产生的,而不是道这个物体产生了天地。如果将前面所引的观点联起来看的话,我们就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述: 哲学就是关于人类生存之根本的终极性思想探索。我们探讨哲学根本之同,分辨哲学根本之异,不仅仅是为了弄清楚哲学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对我们的哲学探索进行深入的认识与检讨。黑格尔基本上是否认中国有哲学的,海德格尔也说‘哲学本质上就是希腊的(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 591),德里达在上海讲学时也说中国只有思想,没有哲学(王元化《关于中西哲学与文化的对话》济南:文史哲2002.2)。
(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0)唯物论者思考世界到底是什么构成的,他们思考的最高成果是原子,即使是灵魂,也是由精细的原子构成的。从本质而言,哲学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应与不适应之别。
但真正的哲学强调的是过程,是活动本身,哲学始终‘在路上(刘福森《哲学不是什么?——一种哲学观》哈尔滨:《理论探讨》2009年第5期P57),与结果关系并不大。譬如当我们了解人的生命发展的全过程,就会发现从卵细胞受精开始,到形成胚胎,到发育成生命个体,以及随后的成长过程,每分每秒随时都有生命中止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我们能成活下来的机率是很低的,但我们还是活了下来,这难道不让你感到无比惊讶吗?因此古希腊人便猜想现象背后一定有某种真实的东西保障必然性,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透过变幻莫测的不真实的现象寻求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本质(真实存在),无论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哲学家都如此。战争对人们生存方式及哲学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只要看看这样一个事实就清楚了,战争期间社会内部的凝聚力空间强大,而古今中外最受人们崇拜的领袖,几乎都是军事统帅。根据这个见解,既然惟一的新奇事物都是排列上的新奇,从原则上说,只要我们有法子预测一切原子(或者用现代说法,一切质点)的运动,我们就能预测世界上一切的变化。
庄子也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这三个世纪中间,也不知灭了多少国,破了多少家,杀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24)。惊讶是什么意思呢,惊讶是人们对事情的发生发展与自己的预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
中国人的最高智慧则主要用在处理各种关系上,即如何把那些漂浮在海面上无根的小船连结成一个整体。过去我们用西方的哲学理论来套中国哲学,结果造成了理论上的尴尬。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证据,那就是《道德经》全篇所说的都是怎样做的问题,并不追究事物的本源。德国诗人诺瓦利斯非常形象地说: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三联书店:1985.4)。
如果这一点不好理解的话,我们可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举例说明。绝对就是哲学研究的对象。那么自身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又可以从海德格尔的话里找到解答:Φιλοσοφ?α这个词告诉我们,哲学是某种最初决定着希腊人的生存的东西。其二,这一解释明显是将哲学置于其他科学之后,即先有其他科学然后才诞生哲学,这是与事实不符的。至于最后一句话,涉及到的是哲学的外延,而不是对内涵的规定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哲学是单独列为一项的,是与社会科学相对的,显然意识到了哲学的特殊位置,但又把它列在学科之中,也是由于上述原因。古希腊并没有统一的国家,社会组织以城邦小国的形式存在,战争相对较少且没有那么惨烈,这从历史的记载就可看出。
在谈到如何理解哲学时,罗蒂提出了一个更为直截了当的看法:‘哲学不是学科(discipline)。古希腊人生活在以希腊半岛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及其岛屿上,山多,土地也不肥沃。
就是说,哲学不是知识,而是思想、观念(刘福森《哲学不是什么?——一种哲学观》哈尔滨:《理论探讨》2009年第5期P57)。(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1)如果我们用更加精练更加明确的语句来概括的话,罗素的看法可以这样表述:哲学用理性的方法思考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
其四,这样的解释明显地把中国哲学排除在外了。笔者同样用个比喻来概括中国哲学: 人们生活的世界就像是变幻莫测的大海,每个人就像是大海上漂荡的小船,是没有根基的,是无法靠自身的力量立足的,要想求得安全,唯一的办法是把小船连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方能有效地抵御风浪。
属概念确定不当或者种概念的差别比较不当。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亚里士多德也说了同样的话:‘因为古今的人们都是通过惊讶而开始哲学活动的(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602-603)。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这类资料。我们通常说的安全是狭义的、显性的,如人身安全等,即是可以由显意识感知与预见到的安全问题。
近些年的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就反映了这种心态。这个阐释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缺陷,其主要原因是哲学本身与对哲学的研究没有得到严格区分,混淆了哲学与哲学学,因此也就没办法把哲学说清楚。
二是周朝分封了几百个诸侯,在东周前期(春秋)二三百年间,就灭了大半,战国初期只剩下几个大国和它们周围的十几个小国了,这一数字就足以说明那时战争之多。不止于此——Φιλοσοφ?α也决定着我们西方-欧洲历史的最内在的基本特征。
而与海洋打交道加上地中海东部地震频发,又使他们深感到大自然不可捉摸,从而非常敬畏命运,就是他们神话中的主神宙斯也不能违抗命运。而乡愁则是人们缺乏庇护的焦虑。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不是理论,而是活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44)。《现代汉语辞典》中哲学词条是这样说的: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笔者用个比喻把他们最基本的哲学观念作如下概括: 人就像一棵树一样,是可以靠个人的力量立足的,人们所担心和忧虑的是根基是否牢靠,立足点是否坚实,所以古希腊人在哲学思考上就有了对安身立命的世界的追问。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πáθοζ(情绪)。
(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726)这个阐释似乎表明学说就是哲学的属概念(笔者之所以说似乎,因为从表现形式看,这并不是严格的定义,更多的只是对哲学的描述,像对待范畴一样),但学说是成体系的看法,这与哲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天地的生成与发展,同样也是怎样做的问题。
而中国的道虽也是外在的,但它并不强调客观的规律性,因为它不探讨物性,而应看成是先天性的操作方法,或者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我不是对立的,是可以化为内在的,是我要照着去做的。这个阐释还有其他问题:其一,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这是个非常含混的说法,它是指以它们为思考的中心还是思考的内容与它们有关呢?如果是前者,说明它是研究它们的,而不是产生这些观念的,也就是说先有这些观念后有哲学。
有些学者鉴于历史上不少哲学家的多次失败的尝试便宣告哲学是不可定义的,认为哲学是什么是个伪命题。这样的探索与解决方式使得西方哲学建立在关于绝对与永恒思考的基础之上。